福智講堂-讀經三十周年巡迴最終場【家長回饋】

2024.11.10

你讀進的書,遇到的人,扛過的事,決定生命風景
這個思,當一個人思考的時候,如果他不說,也很難看出他在想什麼,
所以這種驚天動地的改變,都是在無聲無息的時候發生 (廣海明月498)。
讀經 〜醞釀孩子生命改變的力量。

福智講堂-讀經三十周年巡迴最終場 家長回饋

文|晟睿孟臻爸爸_李弦勳(桃24備262班)

一直以來知道王財貴老師,但僅是「知道」而已。昨天,第一次能坐在他的講堂下面聽講,不愧是用「生命」在推廣兒童讀經教育的大師,感染力十足,完全沈浸在財貴老師所往的內在世界,太令人驚訝了,非常感動,收穫豐盛~

1.財貴老師民國83年1月1日開始正式推廣讀經。

2.孩子最先的教育者是家長,西方有一句話說,孩子的第一任校長是他的父親。

3.對教育的問題,幾乎人人到了某一個年紀都會去關注,只是你有沒有更深入去思考?

4.我15,6歲不是先思考教育有什麼問題,而是思考我自己怎麼這麼差! (好與不好是比較出來的),讀課本後面的作者簡介,我跟這些作者比,怎麼這麼差!

5.發現一個驚天動地的道理:我受的教育跟他不一樣,至少到15,6歲時候跟他不一樣!

6.他們小時候讀有用的書,越長大越有用,我從小讀的書,長越大越沒用!

7.杜甫、李白、蘇東坡、柳宗元…他們從3歲5歲開始讀書,讀到9歲10歲就能寫文章了,杜甫13歲可以寫賦!

8.「讀」是反覆朗誦的意思,所以古人所謂的讀書是開始背書的意思!

9.所讀的書是值得滾瓜爛熟的書,值得你去讀它千遍百遍的書才拿來做教育!

10.受過教育的人應該養成一種「學術真誠」,你跟我觀念不一樣,你講的跟我不一樣,我請教你,你是怎麼想的? 你為什麼這麼想? 應該這樣問。還有你其他方面有沒有注意到?而不是一下就開始互相批評,如果整個社會沒有養成這種禮貌,隨時就是對抗!

11.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如果你真的知道了,就一定會去做,有的人對這句話是有疑問的,我們大部分都知道啊,但是卻沒有做呀!王陽明的弟子就開始問這個問題了,一直問到五百年後,現在社會上還是很多人聽到這句話,就說這是之前的古思想,怎麼適合?一部分是知道應該怎麼做,但就是不做自己不合意的。

12.這是很不應該的,為什麼?因為五百年前就解決的問題,為什麼現在還是?所以教育非常重要,講學非常重要,人類應該是一直往前走,這個問題解決,就在這個問題一直往前走,越走越光彩,而不是在那裏一直盤旋盤旋,甚至越往下掉!

13.看見西方文化日漸光彩,東方文化日漸衰退,會產生一種觀念,西方文化是對的,東方文化是錯的,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因為西方教育是追求科學的學問,科學必定越來越精密,所以我們看到西方科學一直進步。而中國文化是以三家(儒道釋)為主,沒有一直往前走,而是起起伏伏,是因為常常有人心黑暗的時代。

14.人性有兩種發展,一種是知識的發展,一種是智慧的發展。知識的發展來自於科學,科學一定依照邏輯而來,但是智慧要用另一種方式來衡量,智慧的能力是內在的能力,智慧的能力是對於生命價值意義的追求能力,那是很隱諱的能力。

15.你心靈的一種理想、志氣、你的人生智慧、對人生價值的追求…那是很難了解的,所以要講學問,反而更應該多講智慧的學問。

16.智慧的學問說起來很難很難,但是說容易也容易,比如說,讀經教育這一本小小的書,三十年來我講這麼多,講那麼豐富,不出這一本小書之外。(是要實踐出來很不容易)

17.電腦產生功能三個步驟,第一步輸入,第二步整理,第三部輸出。對於人類,你輸入了嗎?假如我輸入了,那怎麼運作?就是人類心靈,人類心靈的運作能力、所謂的薰陶醞釀的能力、所謂的組合創造的能力,是深不可測的,你不知道人類有多少能力在裡面,但是你沒有進入,所以輸出就有困難。很多人輸不了出,往往是你根本沒有輸入。

18.李白,白酒一斗詩百篇,你喝兩斗看看,詩連一篇也沒有!不是你的運作能力比李白不好,而是你根本沒有輸入,李百從小讀經的!

19.西方科學教育有科學教育的道理,科學教育的道理是: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教不懂是沒有用的,如果教不懂呢?不要急,以後再教,以後就懂了。

20.我們現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數學,依照人類的理解力的發展,到初中才能懂。美國他們初中才教的課程,所以懂了才教,那時候老師就很容易教,學生也很容易學。科學先進國家調查,他們學生對於數學感興趣的人是80%,因為數學太好玩了,太簡單了,隨便學一學就會了;而我們東方世界,喜歡科學的人只占20%,討厭科學的人占80%。喜歡科學高比例的國家成為科學先進國家?還是不喜歡科學高比例的成為科學先進國家呢?

21.兒童讀經教育,從小開始熟讀,因為你不讀,永遠進不去,只要熟讀它才能產生醞釀,它才能夠有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那種源源的智慧,從裡面透出來,這叫文化,這叫智慧。

22.兩種不同的教育,逐漸教育跟科學教育完全相反。語文教育與文化教育的學習道理跟科學教育的學習道理是完全相反的,要把這兩個道理想通。

23. 學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結構性的學問,一種是醞釀式的學問,兩種不同的學問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期。讀經教育是不妨礙科學教育的,推讀經不是要以後小孩讀文科,小孩讀經是要鋪下一個基礎,一個人格基礎,一個理想的基礎,一個學習能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