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智選擇食物,是一種生命狀態;
憑慾望選擇食物,也是一種生命狀態。
教育的目的,應該希望培養前面一種生命的健康狀態。
每天早上5-7 卯時,大腸當值日生時(大腸經運行),
能不能正常出恭(排便),絕對是身體是否健康的一道生命考題。
老人家的問題,要在小時候透由教育
養成健康的習慣直接解決,
這是中醫『上醫治未病』的概念。
健康飲食是一種習慣,
年紀愈小,愈容易蘊於日常。
讓孩子下廚參與飲食手作,
練習當自己身體的醫生。
每一餐他都要思考用什麼材料,
可以提供細胞修復,
蓋自己身體的房子。
而每天排便的粗細、軟硬、顏色,
絕對是他身體最好的成績單。
孩子自己煮的,
會嘗得到愛心,
媽媽煮的,
則用舌頭決定吃不吃。
想更深入的【資訊補充】在這裡
https://www.abc.net.au/news/2020-12-03/mega-dose-of-vitamin-c-treats-sepsis-florey-institute-austin/12939202?fbclid=IwAR2gz_UNTFN5gqqPXEW42QOlGT6qiR6H-Vd9XiFJ1G8tlDhBTrs4nvnF3Qc
澳洲醫生用 60g VC 讓嚴重Covid 男性(敗血症), 成功復原。